趣未来故事 | 不挨揍的童年更完整
草滩,一座大西北黄土塬上的小乡镇。借由西部阳光基金会趣未来儿童成长中心志愿者的目光,带你走进草滩,看见这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,聆听TA们的声音。
本期「草滩故事」专栏,继续带来小萧与孩子们的故事。
小萧在写这篇文章时,曾问项目组:“我可不可以写一些不那么积极的、孩子的困境?”
其实,如何支持孩子走出困境,也是志愿者面临的真实挑战。
无论是孩子、志愿者,还是项目组,我们都在这个过程里不断学习和成长,拓展自己的认知,进而迭代我们的行动。
我们也很清楚地知道,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志愿者用耐心与智慧去浇灌,以漫长的时间去交付。
当生活的碎片呈现在人面前,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背后的真意呢?
但,最终,我们还是决定真实地呈现这个过程,因为我们相信,过程本身就是价值。
而且,小萧的“草滩专栏”会持续写作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追更,和我们一起体验时间在草滩的价值。
往期回顾
01
“生活不易,难以忘记”
孩子身上有着天然的表演欲和模仿能力。
如果说草滩的孩子最经常给我表演、模仿什么,那一定是在学校或者在家挨揍的情景。
每次听到他们说起爸妈对自己的令行禁止,我我都很不解地发问:
“爸妈不让你这么做,理由是什么?”
“不敢问啊,一问就——皮带加碘伏,边打边消毒!”
小果,戏称自己是“猴王”,满身猴劲儿。
小果
某次我们在户外爬山(其实是沿着田间地头的小路乱走),他冲进附近的玉米地里,即兴表演起回家是如何挨揍的。
此时他扮演家长,而枯黄瘦弱的玉米杆化身在家里噤若寒蝉的他自己,略带夸大成分的巴掌霹雳划拉落在玉米杆上。
发泄完之后,他又转头换上一副深沉哀叹的样子,飚出名句:“生活不易,难以忘记啊——”
02
下山途中的“突发状况”
相比之下,小方就没有小果那么“皮”。他带着透明框架眼镜,自带一种文质彬彬的书生气。
一起爬完山后,我们准备带他们几个小男生去吃饭,路边的一辆三轮风风火火赶来、刹停,跳下来一个怒气冲冲的老汉,揪过小方就暴怒地、不由分说地狠踹了两脚。
我们吓坏了,赶紧去拉架。
知道这是他爷爷,我们连忙解释我们是学校的老师,并连连把小方挡在身后(虽然我们只是志愿者,但在草滩久了,我们知道,要平息爷爷的怒气,只有“学校老师”的身份管用)。
与孩子们在山上活动
但也许我们说的是普通话,爷爷并没有立刻听懂,依然紧盯着孙子,嘴里骂骂咧咧的,见有人防护打不成,放下狠话“回家把你筋打断”,气冲冲骑着三轮走了。
小方此时吓哭了,像一只小鹌鹑一样,面露恐惧和呆滞。
我们决定先送他回家,解释一下。
03
与家长对话——对小方的一次家访
来到他家里,我们懂方言的志愿者用土话和正在干活的爷爷、奶奶解释了一下我们是学校长期志愿者 ,孩子是来找我们玩了,并不是干什么坏事去了,氛围这才轻松了一些。
他们此时正在后院修建猪圈。
从小方家里出来,我们还是把小男生们带去吃个饭,压压惊。
在饭桌上还知道小方的爷爷喝酒之后会骂人打人,但有时喝了酒又会消停。
家里的火棍(夹煤炭用的)是他打人的工具,施暴的对象不止小方。
他们压低声音说,这是秘密,不能说出去,不然回去又要挨揍了。
吃完饭我们又把孩子送回去。
乡间道路、楼房与孩子们
此时爸爸、爷爷奶奶和另外一个爷爷都在家,热情接待了我们。
我们坐下来和两个爷爷聊天,小方爸爸和奶奶都只是默默过来倒水而插不上话,在这个家庭男性长辈主导的聊天局里,他们都显得有些拘谨。
我注意到小方爸爸的后脑勺头发也削掉一大块,露出了一条瘆人的疤痕。
奶奶身材微胖,总是带着慈祥的笑意,往我们的茶杯里加入了不少黄糖。
坐下聊天时,小方的爷爷是个大方而健谈的人,和在街上揍孙子的形象判若两人。
他说,年轻时候他也是在外漂过的,还自嘲般打趣“好地方不在甘肃啊”。
他打孩子的时候并不知道我们是学校“老师”,说如果知道的话感谢还来不及。
感觉他对“老师”还是比较尊重和客气的。
我们向他解释了我们周末会带领孩子们做活动,留下了电话,并让他别再打孩子。家访就在一片和悦的氛围中结束了。
与孩子们行走在山间小路
04
家访后的思考:我们可以做什么?
离开小方家后的很多天,我都在想,小方平时在家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?
家访之后,他的挨揍有没有少一点?
我总是想起那天他走在路上就被揍的情景:和我们玩得很高兴,却在路上突然就被爷爷揪着暴揍的心理阴影,得多大啊。
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改变或者替代孩子们的家庭环境,那我们又能帮上多大的忙。
或者,我们能够给予的尊重和关爱,能不能为他们创伤的心灵,带来小小的抚慰呢?
秘书长说
小萧分享的故事让我想到群岛大学顾远老师说过的一句话:
“教育者永远不要低估我们对孩子的影响,也不要夸大我们对孩子的影响。”
我理解第一句的意思是,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,这提醒我们要以身示范,知行合一。
第二句是指,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很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,提醒我们不要对教育的“结果”抱过多的期待。
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全然接纳和看见的空间时,我们也要意识到孩子并不只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真空。
在真实的社会里,他们会遇见各种糟心的问题,可能来自家庭,可能来自学校,也可能来自与朋辈的相处。
志愿者总能穿上孩子的鞋去体会他的难处,对他来说,已经是很大的支持。
然而,当我们站在孩子这边的时候,很容易把孩子身边的环境(家长、老师等)当成“问题”,一旦那样,我们就把他们推到了我们的对立面,失去了和他们一起直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。
就像同理孩子那般,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穿上家长的鞋子,老师的鞋子,去理解“他之所以那样做,是有原因的。”
有了这样的思维,我们就和他们站在了一起,我们才有力量共同去面对那些“原因”。
趣未来儿童成长中心,不只是要做孩子的工作;某种意义上,它应该是所有人的终身学习中心。
只有孩子和他们身边的成人都有机会在这里找到他们自己,我们才可能真正构建一个在地的支持儿童成长的网络。
道阻且长,好在,我们已经出发。
活动邀约
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基金会正在开展「送盲盒,趣未来」活动。我们征集到各地趣未来儿童成长中心孩子们与志愿者的共同心愿,一些绘本、一个好上手的乐器、一些烘焙工具、一些手工材料,邀请您来认领,为乡村儿童送上一份惊喜盲盒!
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资捐赠邀约,这是一次能力的挑战。
我们邀请您用家中闲置课外活动物料当做盲盒寄出,
丰富乡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,
由于盲盒物资自带出乎意料与惊喜的属性,
也赋予了乡村孩子们一场有趣并充满挑战的探索式学习旅程!
编辑:C小阳
- THE END -
30元,支持村里娃一节优质幼儿课堂;
50元,支持一名儿童参与1月趣未来活动;
100元,支持乡村教育人1月专业成长。
盲盒征集令:送你一个好东西!
李光敏:西部阳光行动20年教育变迁
支持一下,戳这里
👇👇👇